作者 | 艾青山什么是股市杠杆率
编辑 | 刘渔
5月8日,泡泡玛特股价继续下跌3.31%,而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交易日的下跌。
在此之前,泡泡玛特刚刚创下199港元/股的历史新高,市值一度攀升至2672.46亿港元。
下跌的原因也很简单,泡泡玛特重要早期投资方蜂巧资本不久前发文公告宣布退出,不再持有任何泡泡玛特股票。
显然,市场对创始股东全部清仓的反应异常敏感,也引发了业内关于泡泡玛特估值泡沫的新一轮讨论。
蜂巧资本于5月7日通过官方公众号发文称,由于其人民币一期基金即将到期,已在近一周内通过大宗交易分三批完全清空了所持有的泡泡玛特股份。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此次减持共涉及1191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89%,三次交易均价分别为192.95港元、187.99港元和190.2港元,累计套现高达22.68亿港元(按当前汇率折合人民币约21.08亿元)。
蜂巧资本创始合伙人屠铮在公告中还颇为感慨:"从天使阶段第一次投资到最终出售,陪伴公司整整14年,First in Last out,过程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坚守至今,万分不舍,心存感激。"
根据企查查数据,屠铮早在2011年担任启赋资本合伙人期间就瞄准了泡泡玛特,此后几乎参与了泡泡玛特Pre-IPO前的每一轮融资。
在泡泡玛特2017年登陆新三板时,启赋资本已持有公司5.7%的股份。屠铮也于2017年9月加入泡泡玛特高层,并自2019年5月起担任其非执行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并非屠铮首次减持。
有媒体报道显示,2024年5月,屠铮曾以每股35.1港元价格减持1600万股,套现5.62亿港元;同年10月又以58.8港元减持500万股,套现2.94亿港元。这两次操作使其持股从2.85%降至0.89%。
泡泡玛特近一年股价走势凶猛,从2024年2月5日的16.751港元低点起,泡泡玛特在15个月内累计涨幅高达1087.99%。
不过,在这轮上涨前,泡泡玛特股价也一度从2021年2月17日的105.23港元跌至2022年10月28日的9.809港元,跌幅超过90%。
也就是说,市场其实对于泡泡玛特这家公司还是存在一定的分歧,而且市场情绪也在轮换。
比如说,看好泡泡玛特的人会认为,IP价值生命力强,潮玩+盲盒的模式并不会过时,泡泡玛特也可以通过不断打造IP来实现业绩可持续增长;
但看空泡泡玛特的人会认为,头部IP孵化其实是个玄学,正如市场上孵化不出下一个李佳琦薇娅一样,同时潮玩的时尚潮流切换频繁,泡泡玛特很容易出现业绩踏空。
过去一年这轮强势反弹背后,其实也是泡泡玛特业绩的有力支撑。
2023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63.01亿元,同比增长36.46%;归母净利润10.82亿元,同比增长127.55%。到2024年,增速进一步加快,公司营收达130.38亿元,归母净利润31.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92%和188.77%。
2025年第一季度,泡泡玛特继续保持强劲增势,整体收益同比增长165%-170%。其中国际业务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海外收益同比增长475%-480%,远超国内市场95%-100%的增速。
然而,创始股东在股价高位全部套现退出,还是引发市场对泡泡玛特当前估值是否已经透支未来增长的担忧。不过,蜂巧资本作为早期股东已获超8倍浮盈,并表示此次退出更多基于资金周期需求,而非对公司基本面的质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什么是股市杠杆率,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